(香港,2025年10月23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今日发布《2025年香港企业AI应用趋势调查》结果,深入探讨本地企业在人工智能(AI)应用过程中的整体准备程度、实际需求、面临挑战及未来发展机遇,继而提出八大建议,以促进AI技术在各行业广泛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随着AI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香港特区政府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明确提出,将推动AI作为香港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 面对这趋势,本地企业极需加速AI布局,将AI技术嵌入营运核心,构建AI驱动的可持续竞争力。 为深入了解企业AI应用现状,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辖下生产力学院于2025年9月进行调查,成功访问约800间本地企业,调查主要发现如下:
AI应用迈向新阶段 从工具试用走向全面整合
AI技术在企业正从初步尝试迈向全面整合阶段,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战略升级的重要支撑。
企业应用AI面临五大挑战 人才缺口与数据安全成核心障碍
尽管AI技术应用日益普及,企业在实践中仍面临多重挑战:
“三大方向八大行动” 引领企业加速AI应用落地
为应对上述挑战,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提出八大建议,为企业规划系统化的AI转型路径图,从人力资源、战略布局到组织文化进行全面革新:
奠定AI基础:
深化营运融合:
实现持续影响: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技术总监张梓昌博士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AI已成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核心路径,其应用也从技术部门的专利转变为全体员工的必备技能。 我们鼓励企业制定清晰的AI发展蓝图,系统规划未来的技术路线与人才战略,从顶层设计引领业务革新,以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力。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将持续发挥'推动者、连接者、实施者、守门人'角色,促进AI与产业深度融合。 未来将串联'标准、技术、人才、场景'四大要素,确保AI应用具备可负责任、可规模化与可持续性,透过示范导引推动产业智能升级,助力香港成为全球AI+示范城市,实现经济与民生双重提升。”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以“全民AI”行动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为加速AI技术普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正式启动“全民AI”行动,通过培训赋能、技术支持与产业协作,全面提升企业员工与公众的AI应用能力,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内部实践方面,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率先推进AI文化建设,累计为员工提供超过6,000小时AI培训,人均受训时数达5.5小时。各部门积极推动逾100项内部AI应用项目,并开发创新AI工具“HKPC天工开物”,有效提升了内部工作效率,为业界提供转型范本。
在企业AI技能支持方面,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助力企业建立AI治理框架与合规指引,为产业落实数据安全、私隐保护与伦理标准提供明确的规范;另一方面,由生产力学院系统化推动人才培育、提供专业课程、资格认证与能力提升计划,持续为产业输送AI专业人才,以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过去两年,生产力学院提供超过500场与AI相关的培训活动,共培训约22,000人,反映市场对AI技能的高度需求。 目前学院提供超过20项 AI课程,由浅入深教授AI实用技巧。 为支持企业员工学习,现报读指定线上课程,可额外获赠九个线上课程。 学院亦将与多家领先科技企业合作,邀请具实战经验的导师授课,推出一系列免费AI活动,协助企业员工与公众掌握AI技能。
在产业应用方面,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积极对接政府政策目标,为企业制定清晰的AI+发展路线图,并透过场景试点验证技术实效。 为降低企业导入门槛,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不仅提供涵盖客服自动化、文档智能化、需求预测等应用的“轻量化、低门槛”AI方案,并更透过“数码不求人”平台(Digital DIY)整合约250个来自内地与及香港的数码解决方案与大量应用案例,为中小企业及个人提供直观的技术参考与导入路径,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初期转型。 目前AI技术已在三大领域取得具体成效:智能制造领域导入视觉检测与预测维护,提升产能与良率;网络安全领域通过AI攻防演练平台,强化企业防护能力;智慧城市领域则运用数据分析,优化交通、环境与公共服务效率。
配合本次调查发布,生产力学院同日举办“HR+L&D Mixer”交流活动,主题为“AI时代的职场转型及员工体验革新”。 活动邀请来自人力资源、科技及业界的100位领袖,共同探讨AI对工作设计、人才发展与未来技能的影响,促进企业在转型中强化员工体验与文化建设。
- 完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技术总监张梓昌博士(左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市场总监兼新世代企业及技能发展部总经理冯嘉宝女士(右二)、和生产力学院主管李慧研女士(右一)分享《2025年香港企业AI应用趋势调查》结果,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透过电邮取得本局的最新资讯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