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ForeSight智瞻 - 迎接「氢能车时代」

说到绿色运输,大家都会想起现时火红火热的电动车。配合政府《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以及《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汽车行业均以研发零碳排放的新能源汽车为愿景。然而纯电动车本身仍有许多制肘,充电位不足、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均成为电动车在香港普及的阻力。因此,发展及应用合适香港环境的氢燃料电池车及其基础设施,亦是生产力局辖下汽车科技研发中心(APAS)当下的一大研究方向。

APAS办集思匯 加速香港新能源车发展

在香港,电动车的发展及应用其实不错。根据运输署最新公布的2021年10月份资料,香港首次登记的私家车总共有2,727 辆,而电动车则佔830辆,即每三至四架新车中,已有一架是电动车。这自然会对香港的充电设施带来一定的压力,因为电动车每次充电动辄最少需要半小时以上,不像传统燃油汽车每次入油只需5分钟。正因燃油车与电动车的加油及充电习惯不同,使得2035年后,香港新出牌的汽车全面电动化将会面临不少挑战。

正因如此,APAS正探讨如何利用氢能及燃料电池(fuel cell)来解决部份有关充电时间长的问题。燃料电池电动车,仍以汽车动力电池驱动摩打,只是动力电池的电由燃料电池供给,而最常见的燃料为氢;像我们现时为燃油汽车入油的过程,氢能燃料电池电动车可变成「加氢」,过程比充电快。氢能的好处还有零碳排放,只会排放水份,是非常洁净的能源;同等的载重条件下,其续航里程表现优于纯电动车,能满足大型商用车如货车的需求。

在这个讲求「碳中和」的年代,世界各地均非常积极佈局氢能发展,其中欧洲及日本已有成熟的氢能产业链;而大湾区关于氢能的政策体系亦趋完善,匯聚超过300家氢能企业,产值已过百亿人民币。香港《2021年施政报告》亦提倡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包括与专营巴士公司合作试行氢燃料电池巴士。

为探讨氢能车是否适合应用于香港这个场景,以及技术上应如何配合,APAS早前举行了一次以「氢能的时代」为题的业界集思匯,座无虚席,除了请来专家作专题分享,更重要是业界交流环节。来自不同界别的与会者,包括政府环境保护署及机电工程署代表、能源公司、汽车公司代表等,从不同角度提出对氢能发展的愿景及现时面临的挑战,并获在场其他与会者积极回应,气氛热烈,会后亦踊跃交换联络。

汽车科技研发中心举办「氢能的时代」业界集思匯,探讨氢能车在港发展前景。汽车科技研发中心举办「氢能的时代」业界集思匯,探讨氢能车在港发展前景。

香港氢能潜力大 煤气覆盖令「氢进百万家」

其中,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郑晓光先生的专题分享,正正反映香港具有发展氢能的独特优厚条件:我们日常用的煤气里含有49%的氢气;而香港拥有总长超过3,600公里、广佈各区的煤气管道,基础完善,已做到「氢进百万家」的概念。因此,其中一个可能性,是从煤气中提取氢气供氢能车辆使用,不仅安全可靠,更源源不绝,不受储存缸容量限制,亦便于在不同地点设立加氢站。

在会上,APAS分享了有关氢能重点研发项目及成果。其中一项创新是APAS研发的智能流动电动车充电系统,改以氢燃料电池提供能源,从而促进电动车充电网络的扩展,丰富电动车的充电解决方案。此外,基于氢能仍有一定安全疑虑,APAS与大学机构展开合作,共同研发全球首架氨动力燃料电池电动车,比氢能车更具前瞻。由于氨含有氢,因此可从中抽取氢作为动力来源,在储存和运输上亦比较安全,成本亦将会比氢能车更低。

这次集思匯绝对有可能令燃料电池汽车在港普及跨出第一步,真正做到我们的目标──成为官、产、学、研结盟的桥樑。本港的能源公司及车厂一直各自面对「有气无车」及「有车无气」的困境,各方技术已在,但未能好好结合而更进一步。期望透过APAS的穿针引线及研发方面的配合,香港的氢能生态系统能够开始落实平稳发展,为市民带来新一代洁净能源汽车的另一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