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启动1200万“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 支持优势产业及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 助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香港,2025年2月19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与东莞市科学技术局(东莞市科技局)今日在东莞正式启动“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资助总额高达 1200 万元,实施期至2027年底,将聚焦东莞市纺织服装、玩具、模具等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东莞企业(包括在莞港资企业)开展新型工业化技术评估、咨询辅导及合作研发等项目,对接生产力局的优质创科资源以融入香港创科生态圈,在科技合作、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重点发力,探索“香港研发+东莞转化”、“香港服务+东莞制造”的全新合作模式。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内地业务首席执行官黎少斌先生指出,“‘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将全力配合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方向。东莞市是华南地区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也是国家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生产力局与东莞市政府、企业多年来一直紧密合作。作为‘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的核心驱动者,生产力局将凭借世界级的综合科研技术与实力,从技术、人才到政府资助计划对接等多维度支持东莞中小企业解决技术、业务升级时的痛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产能和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东莞新型工业化,深化莞港合作,最大程度地释放莞港两地的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更多大湾区及内地企业善用香港的独特优势,实现产品、服务、技术和业务模式出海,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重塑的进程中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符合条件的企业即日起可以开始提交申请,项目需要在东莞实施。“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作为东莞首个参照香港研发项目备案制的旗舰科技合作计划,将综合评估申请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市场潜力、企业研发能力和项目效益等因素,支持纺织服装、玩具、模具等重点行业,和已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的企业,或其它已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制造业企业,同时也将积极考虑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拟改造的企业纳入先导企业。生产力局配合东莞市政府以推动新型工业化为使命,将支持东莞企业分析优势并制定发展路线和改进建议;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指导服务,并开展工程技术及研发人才培训课程,赋能企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工业化技术评估类单个项目最高补助4万元、新型工业化咨询辅导及合作研发类单个项目最高补助40万元。如欲了解更多有关“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申报指南的资讯,欢迎浏览网页,致电 (0769)2299 2096或发电邮至dghktech100@dg.hkpcprd.com

“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启动会之后, 2025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大湾区集思汇(集思汇)系列活动也在东莞隆重揭幕。通过集思汇系列活动,生产力局将走访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加强与企业、商协会、政府和特区政府驻粤机构深入交流,了解大湾区企业对升级转型的需求和难点,从而更好地量身打造研发与技术解决方案,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支持业界把握新机遇。生产力局积极推动“大湾区9+3+1发展计划”,至今已在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设立“新质生产力及新型工业化服务基地”。未来,生产力局将继续全力配合国家、香港特区政府和内地政府,充分发挥香港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以先进技术、人才和政府资助计划等全方位支持企业,为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和大湾区融合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完 -

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毕坚文先生(后排右)、东莞市政府副市长黎军女士(后排左)的见证下,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内地业务首席执行官黎少斌先生(前排左)、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内地业务部总经理张丽英女士(前排右)和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锺靖平先生(前排中)在东莞签署《“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项目合作协议》并启动“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毕坚文先生(后排右)、东莞市政府副市长黎军女士(后排左)的见证下,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内地业务首席执行官黎少斌先生(前排左)、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内地业务部总经理张丽英女士(前排右)和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锺靖平先生(前排中)在东莞签署《“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项目合作协议》并启动“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内地业务首席执行官黎少斌先生表示,“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聚焦东莞市纺织服装、玩具、模具等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将全力配合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内地业务首席执行官黎少斌先生表示,“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聚焦东莞市纺织服装、玩具、模具等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将全力配合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