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全力支持预算案投资未来 并肩中小企助力转型升级 借创科促进产业转型及经济增长 描绘未来无限机遇

(香港,2025年2月26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欢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在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预算案)落实增加发展创科资源,在国家的坚实支持和香港特区政府的领导下,生产力局对香港的经济前景充满信心,会继续配合香港特区政府以变革回应挑战。

生产力局主席陈祖恒议员对预算案表示支持,强调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力加速发展经济,尤其是强化经济新动能、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他指出生产力局全力配合香港特区政府落实对创科的政策,主动出击吸引更多创企落户香港,以香港的国际化应用场景,协助内地高端科企走到国际。通过香港科研优势,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科技、生命健康科技、微电子、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支持中小企升级转型,继续善用香港特区政府资助计划,包括一亿港元的“制造及生产线‘升’级支援先导计划”等,从而吸引流动资金和规模较小的中小企,通过资助建立智能生产线。

善用香港特区政府多个政府资助计划 助力香港发展新型工业化
生产力局对于今年内推出一亿港元、为期两年的“制造及生产线‘升’级支援先导计划”,为现有生产线引进先进技术感到鼓舞。去年九月推出的“新型工业加速计划”最近也由雅各臣集团(Jacobson Group)旗下正美药品有限公司获“新型工业评审委员会”支持的首宗项目。生产力局自2022年起为雅各臣集团旗下各大药业公司提供技术研发支持,于香港量身定制多个智能微工厂项目。

开拓新型制造模式 以AI赋能新产业发展
生产力局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推动香港成为人工智能(AI)产业国际交流协作的汇聚地,通过前沿研究及将科技成果落地应用,全力发展AI为关键产业,赋能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生产力局的科技团队注重以解决行业痛点为目标,为各行业量身定制合适的新质生产力方案,仅过去三年已合共赢取超过270个奖项并屡获国际研发大奖,如与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有关的“攀影蜘蛛”和“地空协同隧道自动检测系统”,彰显整体科研表现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支持本地企业 并船出海 共创商机
香港目前有36万间中小企,占香港整体的九成八。作为香港重点的资助计划执行机构,生产力局欢迎预算案向“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BUD专项基金”)再度注资,并优化申请安排,协助中小企业开拓内地及海外市场。

为强化香港中小企的活力及竞争力,生产力局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吸引海内外的企业在香港设立总部或分部,推动产业多元化。香港应继续以“双向跳板”优势,把海内外中小企“引进来”,形成强而有力的中小企产业集群。生产力局会积极以香港的国际应用场景,协助内地高端科企走到国际,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自2017年起,生产力局已经成功推动近80个支持企业发展东盟市场的项目,覆盖地域包括越南、泰国、印尼、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积极支持香港中小企业“走出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加速绿色发展 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绿色产业是国际大趋势,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大关键”,生产力局对特区政府在财政预算案提出多项有关建设绿色未来的建议感到鼓舞。生产力局欢迎政府继续投放资源,将联同辖下汽车科技研发中心与政府紧密合作,发展绿色运输、绿色甲醇及氢能等绿色科技,鼓励实际应用,鼓励公共运输系统迈向绿色转型,成就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

一如既往,生产力局将以先进技术、未來人才培训和政府资助计划,全方位支持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智能微工厂”,强化“香港制造”品牌价值,未来将继续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引擎,积极与内地及国际知名伙伴合作,说好香港创新故事;同时支持加速“北部都会区”建设,投资未来,妥善灵活运用资金为未来作投资,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动能。

- 完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议员对预算案表示支持,强调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力加速发展经济,尤其是强化经济新动能、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他指出生产力局全力配合香港特区政府落实对创科的政策,主动出击吸引更多创企落户香港,以香港的国际化应用场景,协助内地高端科企走向国际,通过香港科研优势,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科技、生命健康科技、微电子、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支持中小企升级转型,继续善用香港特区政府资助计划,包括一亿港元的“制造及生产线‘升’级支援先导计划”等,从而吸引流动资金和规模较小的中小企,通过资助建立智能生产线。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议员对预算案表示支持,强调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力加速发展经济,尤其是强化经济新动能、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他指出生产力局全力配合香港特区政府落实对创科的政策,主动出击吸引更多创企落户香港,以香港的国际化应用场景,协助内地高端科企走向国际,通过香港科研优势,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科技、生命健康科技、微电子、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支持中小企升级转型,继续善用香港特区政府资助计划,包括一亿港元的“制造及生产线‘升’级支援先导计划”等,从而吸引流动资金和规模较小的中小企,通过资助建立智能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