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公布2024/25 “碳中和进展与挑战” 调查结果 碳中和认知显著提升 企业需技术支援与资金援助 以应对可持续发展合规性

(香港,2025年7月31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与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今日公布2024/25 ″碳中和进展与挑战″ 调查结果。两机构于2022/23年度首次展开 ″碳中和进展与挑战” 业界调查,并获得了积极回应。鉴于近年业界对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的关注日益增强,以及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新的减碳策略,两机构再次进行调查,以持续追踪香港企业在碳中和转型上的最新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最新2024/25年度调查显示,虽然62% 受访企业仍对 “碳中和” 概念不熟悉,但对比2022/23年的调查结果,整体认知已提升10%。此外,有订立 “碳中和” 目标和定期进行碳审计的企业比例也见上升,反映业界对碳中和的认识有所加深,并开始正视低碳转型,将认知转化为行动。然而,随着企业对 “碳中和” 的要求掌握加深,以及面临新的可持续发展合规性和外部供应链压力,约 70% 的受访企业坦言缺乏充足资源来实施 “碳中和” 措施。

2024/25年度调查共访问126家企业,其中49%属中小企,51%属大型企业或机构。尽管 62%的企业仍不熟悉 “碳中和” 概念,且52%尚未进行碳审计和定期评估,但相关比例已较2022/23年度的调查结果有改善,分别下跌10%和14%。在减碳目标方面,78%的企业尚未制定完整的碳中和目标,比2022/23年度的调查结果略有改善,下降了4%。这表明企业在减碳目标制定上仍有提升空间。67%的企业认为资源不足,难以有效推行减碳措施,尤其是中小企,因资源匮乏而更需要针对性的支持。

调查总结企业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面临的三大挑战。超过80%的企业认为 “高财务资本需求”、“缺乏改变现有高碳运作模式的经济激励” 以及 “缺乏评估方法、技术知识和负担得起的低碳技术支持” 是推进减碳措施的主要障碍。此外,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曾主动要求提供,或作为供应商被要求提供,与生产相关的碳管理信息,当中70% 涉及欧盟的碳边境调整机制和范围三碳排放核算。在制造业和进出口行业中,逾半的受访者表示碳关税与其营运密切相关。这反映出企业正面临可持续发展合规性及外部供应链日益增加要求的挑战。调查还显示,企业在实现碳中和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当中技术层面支援包括范围三及产品碳足迹评估方法和工具、绿色科技、外部顾问服务及培训。

生产力局绿色生活与创新部总经理蔡剑虹博士表示:“生产力局关注业界的发展,致力透过政、产、学、研合作推动新质生产力。生产力局已为多个行业,包括电镀业、针织业和餐饮业等,制定及举办了度身订造的碳管理能力建设计划,旨在帮助这些行业在日常运营中实施碳管理,并了解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我们提供各类专业服务,持续研发并推动业界应用各种绿色科技,加速低碳转型的进程。”

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教授(能源及环境)暨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可再生能源讲座教授梁国熙教授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生产力局再次共同开展调查。 这次调查揭示了业界在‘碳中和’趋势下的实际需求,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作为参考。这些数据将协助特区政府、大学和相关机构制定相应策略,并提供所需的支持,确保业界能够充分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生产力局深明业界所需,致力提供相应支援,协助业界制定务实的减排策略和措施,携手为实现 “碳中和” 做好准备。生产力局积极携手业界举办与碳中和相关的活动,例如环境运动委员会的“碳中和宣传运动”、香港女工商及专业人员联会的“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全城零碳行动”、以及香港餐饮联业协会的 “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餐饮业碳中和计划”,促进业界及公众“由知转行”,推动低碳转型。

- 完 -

生产力局绿色生活与创新部总经理蔡剑虹博士(左)及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教授(能源及环境)暨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可再生能源讲座教授梁国熙教授(右)分享2024/25「碳中和进展与挑战」业界调查结果。生产力局绿色生活与创新部总经理蔡剑虹博士(左)及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教授(能源及环境)暨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可再生能源讲座教授梁国熙教授(右)分享2024/25「碳中和进展与挑战」业界调查结果。

紧贴我们
订阅生产力局电子报

透过电邮取得本局的最新资讯

请即注册
首页 线上对话 联络我们 职位空缺
招标资料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