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型工业化」持续发展,联合创科生态圈的力量对加快新技术开发及应用的步伐至为关键。2022年8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署设立「创新意念‧匯聚香港」(Innovation Hub@HK)网站,透过一站式平台展示了十二间公营科研机构和本地大学的研发成果,以连繫大学、科研机构及业界,推动技术转移及成果商品化。其中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在自主研发的「快速塑胶金属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Innovation Hub@HK连繫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化学系张华教授,就当中用到的钯基催化剂进行交流。生产力局团队透过对钯基催化剂更深入理解,并结合自身于商品化能力的先进技术专长,反覆试验,成功令「快速塑胶金属化技术」更趋完美。
塑胶金属化商机庞大
惟复杂程序阻碍发展
无论是汽车的内饰件、化妆品外壳,以至日常消费产品,如家电、浴室用具、智能手机、玩具,都广泛採用塑胶表面金属化技术。这种处理方式让产品保持塑胶轻量化、易加工的特质,同时具有金属耐磨损及美观亮泽的特点。根据2021年香港出口货值的调查显示,电子产品高达3.6兆港元、化妆品和浴室用具达420亿港元;而玩具业则有337亿港元。由此可见,先进的塑胶金属化技术具有庞大应用市场及发展商机。
然而,塑胶金属化需要一套复杂处理程序,而可用作塑胶金属化的塑胶物料选择有限,过去一直阻碍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发展。由于塑胶是非导电体,必须先以化学镀或真空镀技术,在塑胶表面准备导电膜,才可进行电镀金属的程序。传统化学镀工序前的预处理流程较为复杂,需要经过「粗化」、「中和」、「敏化」及「活化」四个预处理步骤,先对塑胶作粗化处理,才能令导电膜更容易黏附于其表面;而粗化过程需使用一种化学物—铬酸氧化塑胶表面,除了对工人造成安全风险,完工后要用大量清水沖洗外,排放含铬的水亦会污染海洋环境。另外,这技术只适合工程塑胶(ABS)及工程塑胶合金(PC+ABS),可供应用的材料有一定限制。
一步完成塑胶化学镀流程
环保安全 适用于多种材料表面
针对传统塑胶金属化技术的缺点,生产力局研发「快速塑胶金属化技术」,採用硅基溶胶凝胶催化膜的附着原理,简单而言是把塑胶材料浸入溶胶凝胶液体中,让化学硅氧键可以完全覆盖塑胶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的催化膜,用作后续透过化学镀形成导电膜之用。新技术带来多个好处,将原来的四个步骤大大简化至一个步骤,便能完成化学镀,减低生产环境污染,亦无须使用铬酸,保障工人安全。此技术亦适用于更多材料表面,例如玻璃纤维板(FR4)及耐热的聚醯亚胺(PI)。
新技术亦适用于多种材料表面,包括工程塑胶(ABS)及工程塑胶合金(PC+ABS)、玻璃纤维板(FR4)、耐热的聚醯亚胺(PI),大大提升技术可应用的产品及市场。
建构「政产学研」协作
加快创科步伐
城大张教授表示很感谢创新科技署设立Innovation Hub@HK这个技术分享平台,是次技术分享正正是香港「政产学研」合作的里程碑,对推动大学进行支援商品化的基础技术研究很有帮助。
以往科研人员往往在实验室里单打独斗,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Innovation Hub@HK正好打破这个缺口,担当本地创科生态圈的桥樑角色,把大学专家、科研机构,以至市场用家串连起来,建构「政产学研」协作,推动香港创科及「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步伐。创新科技署署长潘婷婷指出,香港正值创科发展的黄金时期,Innovation Hub@HK的诞生结合了香港科研成果,提供一站式平台推动香港创科及「新型工业化」的进程,落实技术转移及成果商品化,协助业界提升效益以至升级转型,加强竞争力,说好香港的科技故事。未来,Innovation Hub@HK会陆续加入28间「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研发实验室的创科成果,让更多创新应用技术及方案得以採纳应用。
Innovation Hub@HK目前涵盖十二间科研机构和大学所展示超过360个研发成果,请浏览Innovation Hub@HK网页(www.innovationhub.hk)了解更多。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前排左八)于二零二二年八月十八日联同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常任秘书长麦德伟(前排左七)、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前排右七)、创新科技署署长潘婷婷(前排右八)和各研发机构及院校代表主持创新科技署Innovation Hub@HK启动礼。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紧贴我们
订阅生产力局电子报
透过电邮取得本局的最新资讯
请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