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54岁的“制帽皇后”颜宝铃决定去孟加拉国投资建厂。她打算买地建厂的村庄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只能坐牛车进村,但她斩钉截铁,买了两双运动鞋去实地考察。
颜宝铃十几岁时在家乡福建经历过 “上山下乡”,二十多岁在香港与丈夫白手起家创建飞达帽业,三十出头在深圳投资建厂,迎来事业的第一个春天。9年来,她在孟加拉国招兵买马,飞达帽业在孟加拉国的员工增至1.2万人,当年的小村庄也变成了繁华小镇。
从抢抓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到借力“一带一路”,紧跟时代步伐的颜宝铃迎来了事业“第二春”。近日,颜宝铃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参加“一带一路透视:孟加拉国篇”实体“聚汇”活动后接受南方+远程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也给企业带来更多机会,建议大湾区企业积极‘走出去’。”
“一带一路”带出困境,飞达帽业迎来“第二春”
与许多那个年代白手起家的港商一样,颜宝铃事业有成靠的是勤力、眼光和机遇。
1992年,颜宝铃买下位于深圳布吉的厂房,并投资2000万港元购买机器和设备,兴建飞达绣花厂。
短短几年时间里,飞达从20多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5000多人的上规模的大工厂。2000年,飞达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当时全球唯一上市的制帽企业。2004年,飞达获得国际奥委会授权,成为北京奥运会首批帽品的唯一特许经营商。
成功从来都是与风险并存。2008年开始,因为金融海啸、人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原因,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增长乏力,颜宝铃开始积极寻找转型升级之路。
对她来说,201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她作为新当选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这年秋天,她了解到“一带一路”倡议后,认为这是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继续发展的重要机遇和平台。在了解多个国家后,她把目光锁定在孟加拉国。
为什么选择孟加拉国?颜宝铃告诉笔者,尽管孟加拉国被称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但考虑到孟加拉国是是全球第二大服装加工和出口国,有制衣经验的年轻劳动力丰富,比其它国家更适合飞达帽业建厂。
颜宝铃顶着不少人的“不看好”,前两年坚持每月从香港飞三四次孟加拉国,第四年将工厂带上正轨,一步步将飞达帽业积累数年的管理经验、高新科技“移植”到当地,实现了无纸化作业和信息化管理改革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上半年,飞达帽业在当地已经投用第四期工厂,工厂员工从早期的100多人增至1.2万余人。与此同时,飞达帽业在深圳的工厂主要负责采购原材料,生产高端帽品,处理短期产品订单和产品研发。
崛起于香港、筑梦于深圳、腾飞于孟加拉国,飞达帽业不仅打破了曾经的困局,而且抵挡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疫情间净利润也保持每年50%的增长,切切实实迎来了“第二春”。
扎根湾区,“走出去”壮大企业并提升当地民生
采访中,颜宝铃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6月25日,中国企业承建的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举行开通仪式,大桥开通后每年可为孟加拉国GDP增长贡献1.23个百分点,同时降低贫困率0.84个百分点。新的经济区和高科技园区将以帕德玛大桥为中心规划建设,将会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国家的工业化速度也会提升,再次彰显了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时代意义。
事实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首批“走出去”企业的先行先试者,颜宝铃频繁往返于中孟之间,亲历了孟加拉国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受益于这些变化带来的机遇。
2016年,孟加拉国正式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中国投了大笔资金在孟加拉国的电能领域,让飞达帽业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附近的工厂可免受一天停电二三十次的痛苦;孟加拉国交通建设提速后,工厂到货运港口的车程可从17小时缩减到4小时,效率大大提升。
9年来,无论是在困难还是顺利的阶段,颜宝铃都将“民心相通,文化共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座右铭。
在飞达公司的带动下,当地村民们穿上了新衣、住上了新房、置办了家用电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公司还为村民建了市集、孤儿院,落后的村庄成了繁荣的小镇。2017年,飞达帽业向孟加拉国政府提出将村庄命名为“飞达村”的申请,经当局认可及批准,村庄被正式命名为“飞达镇”。
颜宝铃还牵头成立孟加拉国华侨华人联合会,团结海外华侨成为推动“一带一路”的中坚力量,联合多方力量为“走出去”的企业牵线搭桥、排忧解难。
11月,颜宝铃迎来63岁生日。她期望未来将飞达帽业位于深圳的130亩地用于建立创新中心,免租金为香港青年的创新创业提供支持,期望能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咱们中国的供应链非常成熟,曾经香港与珠三角是‘前店后厂’关系,如今,互联网已经打破了距离限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就是我们的‘后厂’。”颜宝铃强调,企业“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发展,但不管公司“走出去”走得多远, “根”一定要留在中国,供应链还是要留在中国。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
今年上半年,香港代表在全球发明界盛事之一“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获得204个奖项,创历年新高,其中,香港生产力局促进局(以下简称“生产力局”)囊括38个奖项,是香港获奖最多的机构,也是获得最多金奖的单位。
生产力局与飞达帽业合作的帽子LOGO3D打印系统正是38个获奖项目之一。该项采用高粘性的PCL(聚己内酯)打印材料,能印制出不同颜色及三层印刷品,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方便飞达帽业满足小批量生产定制标志帽子的实时需求的同时,节约成本、减少浪费。
这个技术不仅支持了飞达帽业关注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而且赋能企业应对个性化市场发展的特点,提供快速客制化的柔性加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生产力局团队工作非常进取,多年来为工业界提供了很多支持,让人非常信赖。”颜宝铃表示,飞达帽业位于孟加拉国的工厂计划与生产力局就物联网展开合作,正在建设的自动化仓库也在与生产力局合作。
10月下旬,颜宝铃在生产力局参加“一带一路透视:孟加拉国篇”实体“聚汇”活动。生产力局建立“知创企业家网络”交流平台,联系超过140间商会、工商团体、企业机构,汇聚众多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提供最新科技、政府资助基金信息及“企业医生”一对一免费咨询,排解商业疑难;配合生产力学院的“未来技能”训练,支持中小企转型升级。
据了解,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生产力局对此非常关注,不仅为港资企业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更是作为“企业的诊断师”,为飞达帽业等港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帮助企业抓住机遇、释放潜力。
据介绍,生产力局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做了大量部署,不仅在香港特区政府支持下收集了东盟十国包括招商引资政策、用工和电力成本等在内的详细资料,而且选取七位内部高级管理人员作为“第一责任人”,企业到不同国家投资的需求都可以找到相应的高层。生产力局还带领数十批次的企业前往各国实地考察投资环境和已在当地发展的港资企业,会见政商界人士,并为企业提供整体搬厂方案、定制化技术服务、多元化人才培训等。
作为七位“第一责任人”之一,生产力局机械人及人工智能部总经理葛明曾多次带队前往孟加拉国、菲律宾、缅甸等国考察和服务港资企业,发现不同国家往往吸引特定的一些产业聚集,港资企业在“走出去”之后也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需求。如生产力局基于数十年来对工业技术发展趋势、工厂生产运营及管理模式变革的深刻了解,注重引导企业避免再走“劳动密集-精益生产-自动化”的老路,而是因应技术的发展和多生产基地分布式运营的特点,直接采用更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物流等工作的高效,支撑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笔者还了解到,除了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设计等支持,生产力局还出任“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简称“BUD专项基金”)等超过十个政府资助计划的执行机构,提供专业的秘书处服务,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生产力局葛明博士表示:“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促进者。我们不仅希望帮助更多港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也希望帮助更多大湾区企业‘走出去’,发挥好香港作为‘超级联络人’的作用。”
来源:南方+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紧贴我们
订阅生产力局电子报
透过电邮取得本局的最新资讯
请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