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以“4+9+N”模式助力大湾区发展

今年6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将迎来5周岁“生日”。

5年前,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四方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促进服务机构自愿组成,通过“4+9+N”模式组建联盟。

5年来,联盟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致力于深化三地创新服务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携手打造“粤港澳创新服务协作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申长江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化程度高,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联盟成员间凝聚力强,尤其是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作为理事长单位组织活动效率高、有实效,各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助力大湾区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积极贡献,一些市场化的做法还可辐射到内地更多城市。

2023年4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参观考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2023年4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参观考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一拍即合,四方共同发起联盟

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政府在香港签署,该框架协议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陈金德告诉记者,2017年下半年,上述协议签署后不久,该中心就牵头启动联盟组建工作,得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的大力支持,四方商定共同发起联盟,珠三角9个地市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同样“一致认可、热情参与”。

联盟理事长、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毕坚文表示:“2017年,陈金德主任赴港时提出了构建联盟的设想,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对此表示高度赞同。在召集大湾区各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深入探讨建立联盟、开展科技服务协同合作事宜后,澳门生产力暨科技技术转移中心也表示将全力支持联盟成立,推动粤澳科技创新领域合作。”

2018年6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2018年6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

2018年6月28日,在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第十一届寰宇生产力论坛上,四方发起单位签署《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促进服务合作框架协议》,联盟成立,由此开创了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合作发展新局面。

据毕坚文介绍,联盟以“4+9+N”的模式(即4家发起单位+9家理事单位+N个成员单位)建立,初衷是推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广泛吸纳粤港澳大湾区各类优质科技服务机构为成员,共同打造创新服务高端枢纽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帮助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5年来,联盟的“4+9+N”中的“N”持续扩大,为联盟注入新的动能。

2023年初,联盟一次性迎来了6家新成员单位的加入,分别是澳门大学、澳门旅游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工程师学会和澳中致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023年4月,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新成员单位授牌仪式。2023年4月,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新成员单位授牌仪式。

赓续接力,提升大湾区企业综合竞争力

多年来,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围绕粤港科技创新协作不断深化交流合作,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联盟是中心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交流合作的主要抓手。”陈金德表示,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2018-2020年间担任联盟首任理事长单位,做好联盟的基础设计,并牵头制定了联盟三年工作方案。

2021年10月起,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接力”担任联盟理事长单位至今,致力提升大湾区企业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香港在大湾区自主创新发展中“引进来、走出去”的双重作用。毕坚文说:“生产力局致力成为香港企业在大湾区舞台大展拳脚的‘超级联系人’,并凭借世界级的综合科研技术与实力,帮助中小企了解大湾区市场背景,拓展商机。”

作为香港创科体系的重要组成机构、香港工业政策的执行者和推动者,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自1967年成立以来,一直积极配合香港特区政府,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落地,支持创新科技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担任联盟理事长单位以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联盟各单位紧密协作,搭建起对接中小企业服务的网络,共计举办28场活动,覆盖人数超17万人次。以推广新型工业化为例,联盟优先覆盖了6个地市,之后将带动大湾区城市群,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同时,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大湾区城市18个合作伙伴建立科技成果对接服务平台,合作举办了3场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和粤港澳企业发展政策展,促进粤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023年4月,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参访华南技术转移中心。2023年4月,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参访华南技术转移中心。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以工业4.0和企业4.0支撑香港科创发展,从人才、资金、技术及科研等方面服务中小企业和产业,拥有科创服务及科研实力、联通香港和国际科创资源的渠道以及国际化视野,这些都是让联盟发展更上一个台阶的有力支撑。”陈金德表示:“联盟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带领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各项合作开始落地、结果。”

他表示,随着今年2月内地与港澳各口岸全面恢复人员往来,今年联盟成员单位之间面对面交流更加方便,相信联盟的交流合作一定会更加深入、更加紧密。

聚力向前,粤港澳科技创新元素融合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各地区的生产力机构有其特点和服务。

在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理事长关治平看来,尽管各地区生产力机构各有不同,但联盟成员的目标和使命是相同的,那就是推动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的提升,推动工作环境乃至整个自然环境的改善,最终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联盟成员单位就像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一样,各有优势和特点,但都希望把大湾区的事情做好。”让申长江印象深刻的是,在相同的使命和目标下,联盟的成员单位凝聚力特别强,开展了大量增加各成员单位交流的活动,也组织了很多主题明确、共同推进大湾区发展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各成员单位的优势。

陈金德则表示:“我们依托联盟的平台开展通力合作,使每一项工作都有丰富的粤港澳科技创新元素碰撞、融合,推动联盟形成更加紧密、稳固的合作关系,这也是我们所期盼的。”

他指出:“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和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是联盟链接、整合港澳及国际资源的‘桥头堡’,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一直以来对联盟工作高度关注,从国家层面对联盟工作给予指导,积极举办生产力大讲堂等活动。珠三角9个地市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及其他成员也都热情地参与到联盟建设和交流活动当中。”

“联盟成员近几年来的合作情况是愉快、积极及有成果的。”关治平举例说,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政策的有序落实,澳门特区政府重点发展促进经济适度多元的四大产业——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及现代金融产业,生产力中心全力配合的同时,向香港生产力局促进局借鉴发挥科研优势等方面的经验,帮助中小企业投入国家发展大局,并发挥提升生产力的作用。

2023年3月10日,联盟新春团拜会暨第二届第二次全体成员会议举办。2023年3月10日,联盟新春团拜会暨第二届第二次全体成员会议举办。

乘势而上,助力大湾区打造创新高地

面向未来,联盟如何更好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毕坚文表示,近年来,联盟的活动主要以举办论坛、研讨会、培训、交流走访的形式为主来助力大湾区的产业升级转型和科技创新合作。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联盟作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应该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助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他认为,联盟未来可在多个方面发挥更多作用,一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结合成员单位现有技术优势领域建立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推动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提升大湾区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联盟成员单位可重点关注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和粤港联合创新资助计划,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是依托联盟成员单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推动大湾区制造业的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为例,可凭借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低碳环保、先进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推行新型工业化,协助大湾区制造业企业改造提升各个生产环节,提高科技水平,推动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毕坚文说。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近期有4项技术获2023年TechConnect全球创新奖,28项创新研发成果在2023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嘉许,3项自主研发获2023年爱迪生奖。图为该局研发团队在2023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向国际专家评审团介绍参赛项目。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近期有4项技术获2023年TechConnect全球创新奖,28项创新研发成果在2023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嘉许,3项自主研发获2023年爱迪生奖。图为该局研发团队在2023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向国际专家评审团介绍参赛项目。

“科技自立自强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将不断增强,对科技服务的供给能力与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陈金德认为,联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平台,要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更好发挥港澳开放创新优势和广东产业创新优势。

他表示,联盟可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服务网络、构建大湾区成果转移转化和创业孵化体系、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助推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引进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人才培养及交流、加强青年创新创业服务、推动绿色科技应用等方面着力,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球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做好服务。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