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系統處理行李 省人力 防錯誤
處理行李是機場重要的工作之一。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量和載貨量都是全球前列,飛機在每次起飛前,後勤員工隨即要迅速處理排山倒海的行李。在無線射頻辨識(RFID)系統處理行李的瞬間,有機會出現「誤讀」問題,即是系統錯誤讀取仍在非閱讀區輸送帶上的行李標籤,並指示行李已運載到航空貨箱中,最終需要額外人手利用條碼進行覆驗。
研發助減「誤讀」問題
生產力局開發的「智能無線射頻識別功能限制系統」(IRAC)可解決「誤讀」問題。生產力局汽車及電子部顧問陳國保介紹,透過發出阻隔訊號,使行李輸送帶上的RFID標籤暫時失去功能,阻擋標籤的正常運作,這個系統猶如一個無形的屏蔽,一旦RFID標籤離開該系統後便會回復正常運作。這個嶄新系統可節省大量人力成本。生產力局更獲得此技術的專利。
「誤讀」如何產生?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建造了金屬防護外殼,以避免電磁波洩漏。原理是利用金屬外殼的物理特性,在「閱讀區」內反射和吸收額外的電磁波,從而避免讀取標籤時出現超出範圍的情況。
「誤讀」問題只出現於其中一個未有裝設金屬防護外殼的檢驗點上,部份無線訊號由「閱讀區」內被反射到「非閱讀區」內,經多次反射後,發出不清晰的訊號,造成「誤讀」,因此工作人員需要人手審視行李再作核實。
智能物流管理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以訊息處理和網絡通訊技術,取代人手追蹤和監控的工具。配合生產力局「智能無線射頻識別功能限制系統」,機場的行李輸送工作得以準確運行,實現智能物流管理。
- 電腦系統程式及
- 阻隔訊號源由生產力局自行開發。
- 天線採用纖巧的玻璃纖維物料。
助實現全面自動化
助理顧問劉奕聰表示,對於每天處理超過約20萬件出境和轉機行李的香港國際機場來說,「智能無線射頻識別功能限制系統」的設計切合機場的特殊環境,能減少反覆檢查的時間,減低人力成本,從而提升營運效率。
這個系統已在機場的其中一個行李處理系統的支線安裝試用,並已完成現場測試,效果理想。生產力局已與香港機場管理局聯繫,商討進一步應用此系統的可行性。
「智能無線射頻識別功能限制系統」適用於高流量、空間不足的環境,除了在機場中使用外,亦同樣適用於自動化倉庫管理的工作。有興趣了解相關技術詳情,歡迎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