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下稱「生產力局」)機械人及人工智能部總經理葛明到廣東省科學院調研,主要目的是學習該院在調動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與廣東省不同地市有效協作等方面的經驗,以及雙方如何推動產學研協同與合作。此次學習和交流給生產力局團隊的最大感觸是,廣東省科學院與生產力局的定位「太像了」,有許多經驗和作法可以借鑒,對如何深植粵港澳大灣區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同時又在優勢領域、人才隊伍及創新資源等方面互補性強,雙方合作潛力巨大!
一個是1967年成立的香港法定機構,另一個是1978年起步於廣州的國內一流省級科學院,雙方有哪些地方相像?在哪些方面有合作空間?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對外合作部主任鄭新接受南方+採訪時表示,生產力局是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創新服務一體的綜合型研發服務機構,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同時與工業界合作緊密,通過專業的咨詢服務和技術支持助推大量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省科學院正在深入實施「一院兩制三體系四融合」發展戰略,不斷深化與包括生產力局在內的港澳機構合作,圍繞廣東省構建 「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持續強化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等環節。
鄭新表示,雙方已在新材料和先進製造等領域協同開展研發,正在推進在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發合作事項,未來將推進合作研發及科技成果在大灣區轉化落地,釋放「1+1>2」效應。
粵港合作深化,兩大機構合作邁開步伐
廣東省科學院和生產力局都有數十年歷史,多年來一直保持良好的交流。隨著粵港合作機制對接近年來不斷深化,關鍵要素自由流轉加速,雙方開展了實質性合作,包括多個共同研發項目。
據了解,生產力局具有國際一流的科研技術和實力,2022年度獲得98項殊榮,創歷年最多,與企業合作的研發項目屢獲國際權威肯定。近八成獲獎項目已落地應用,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和「香港製造」的品牌優勢。生產力局致力於加強服務大灣區中小企「走出去」和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積極參與大灣區重點創科項目,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加強國際創科合作,賦能內地企業升級轉型, 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和產業升級。
「生產力局在先進技術和創新服務領域具有較高知名度,我們最開始接觸生產力局,主要是通過參加其組織的一些創新服務交流活動。」鄭新表示,2020年,在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的支持下,雙方攜手重點聚焦新材料和先進製造領域,協同開展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的研發,著力提升和優化工業技術,同時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如雙方開展了面向工業節能降耗的新型輕質耐磨鋼的設計與制備研究、面向新能源汽車的鋁-鋼異種材料新型點焊工藝及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究等。「面向工業節能降耗的輕質耐磨鋼強韌化機理及制備技術研究」項目是廣東省科學院與生產力局合作的重點項目之一。
據鄭新介紹,生產力局團隊在特殊鋼尤其是高強鋼方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圍繞項目研發內容,為材料的服役行為機理提供可靠的理論分析,對反饋材料設計奠定了基礎。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團隊則在材料的設計、制備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雙方優勢互補,經過共同努力,攻克了一系列的理論與技術難題,設計出性能優良的輕質耐磨鋼,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據悉,通過新型耐磨鋼材料及其制備技術應用,可實現耐磨鋼抗變形能力提升,同時實現材料輕量化,減重8%以上;該種新型輕質耐磨鋼可有望應用於高端破碎機裝備的關鍵部件,如耐磨板、圓錐等,可有效提高部件壽命30%左右,以達到機械裝備運轉節能、節材的效果。
記者採訪獲悉,廣東省科學院形成了涵蓋科技智庫與服務、生物健康與現代種業、資源與環境、新材料與綠色化工、高端裝備與先進製造、智能與芯片六大創新板塊的17個科研機構,目前擁有一支7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俄羅斯工程院中國籍院士1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領銜「傑出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骨幹科研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技術經紀人」梯度式4000餘人的創新人才隊伍。
2022年,廣東省科學院與生產力局就進一步深化在人工智能、先進製造及環保等領域的科技創新合作、攜手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行了多次交流,具體的研發合作事項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我們選擇與生產力局合作,主要是考慮到雙方在專業領域上都涉足金屬材料、先進製造、人工智能及智能機器人、環保等領域的研發,但研究側重點及應用場景有所不同,雙方各有所長,優勢互補。」鄭新表示,未來,希望雙方能攜手在科技創新、產學研合作、成果產業化、專業人才培養和人員交流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以生產力局為橋,推動更多成果在大灣區「從1到N」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對外開放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今年9月發佈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深圳—香港—廣州」科學技術集群連續三年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
不僅是地理的相近,穗深港三地正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破除創新要素跨境流動的堵點,科技協同創新能量加速釋放。
鄭新表示,生產力局不僅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榮獲過多項國際大獎,而且與香港本土企業及在內地的港資企業合作緊密,精準了解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痛點和難點,開發出適應的解決方案。內地機構在與生產力局合作中,可以借鑒生產力局面向全球的國際視野和主動深入產業界開展技術創新服務的幹勁,積極尋求更多的國際合作機會,著力提升自身國際化水平、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與產業界建立起更加緊密的研發合作關係,增強自身支撐服務產業創新發展能力。
鄭新在廣東科研系統工作近20年,對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合作的不斷深化有切身體會。在她看來,未來5年,大灣區面向全球開放創新的程度將更高、國際影響力也將更大,將建立起更加靈活高效的體制機制,人才、技術、資金等各類創新要素將加速自由流動。全球創新高地的人才、技術、成果、資金等要素虹吸效應,科技企業的聚焦效應,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的倒逼效應,將加速大灣區構建起現代化產業體系。
她認為,港澳地區在廣東佈局新建的高校將顯著提升大灣區整體的基礎研究能力,同時,大灣區可以吸引和承載粵港澳乃至全球的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將進一步培育壯大大灣區產業發展新動能。
「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正在加快建設,生產力局可以作為引進香港高校及國際先進技術成果的橋梁,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鄭新表示,內地具有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產業資源豐富,生產力局可以和省科學院等內地研發機構開展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動高新技術成果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轉化,在更廣闊的空間探索「從1到N」的無限可能。
來源:南方+
Our Services
Community
Support & Resource
HKPC Spotlights
HKPC Academy
COPYRIGHT© Hong Kong Productivity Council
FOLLOW US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S
Share the latest information of HKPC to your inbox
SIGNUP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