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香港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近百位中醫師及中藥專業人員赴京學習

2025年年底,香港首家中醫醫院——香港中醫醫院預計開始分階段投入服務,這是香港中醫藥發展的里程碑,意味著中醫藥服務從基層醫療走向第二、第三層醫療,而中醫師的醫療職能及角色也將更加重要。

為配合該院的服務發展並支援香港中醫藥界長遠的人才需要,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衛生局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全力支持下,共同開展「香港中醫藥人才培訓項目」。項目由中醫藥發展基金資助。

「人才是推動香港中醫藥多元發展的基石之一。」 香港中醫藥發展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教授近日分享,香港特區政府於2019年6月正式啟動中醫藥發展基金,過去五年多已累計批出超過8500宗資助申請,惠及超過240萬中醫藥界的機構及各界人士,包括註冊和表列中醫師、中藥專業人員、中醫診所、中成藥製造商和批發商、中藥材零售商和批發商、中醫藥相關團體、大學和專上教育機構,以及各市民大眾等。

    香港中醫藥發展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教授近日分享,香港特區政府於2019年6月正式啟動中醫藥發展基金,過去五年多已累計批出超過8500宗資助申請,惠及超過240萬中醫藥界的機構及各界人士。。 香港中醫藥發展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教授近日分享,香港特區政府於2019年6月正式啟動中醫藥發展基金,過去五年多已累計批出超過8500宗資助申請,惠及超過240萬中醫藥界的機構及各界人士。

    從2023年11月至今,中醫藥發展基金已撥款資助「香港中醫藥人才培訓項目」兩期短期及一期中期培訓項目,近百位中醫師及中藥專業人員先後前往北京接受培訓。 從2023年11月至今,中醫藥發展基金已撥款資助「香港中醫藥人才培訓項目」兩期短期及一期中期培訓項目,近百位中醫師及中藥專業人員先後前往北京接受培訓。

香港近百位中醫師及中藥專業人員赴北京學習

據悉,中醫藥發展基金由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衛生局中醫藥處監督,並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擔任執行機構,成立初衷是促進香港中醫藥界發展及提高業界整體水平。

從2023年11月至今,中醫藥發展基金已撥款資助「香港中醫藥人才培訓項目」兩期短期及一期中期培訓項目,同時由基金執行機構為項目提供行政支援。近百位中醫師及中藥專業人員先後前往北京接受培訓,培訓主題多元豐富,涵蓋針灸科、婦科、骨傷科,以及中藥製劑和炮製技術等內容。

簡宏良參與了今年5月舉辦的第二期短期培訓項目,選修中藥製劑和炮製技術。簡宏良參與了今年5月舉辦的第二期短期培訓項目,選修中藥製劑和炮製技術。

簡宏良參與了今年5月舉辦的第二期短期培訓項目,選修中藥製劑和炮製技術。從事中藥行業18年,簡宏良觀察到近年香港市民對中醫藥的重視、認可程度逐漸提高,特別在健康管理、預防疾病和保健養生方面。然而,就中藥材的使用,香港的中醫診所大多購入已炮製好的飲片,少有根據臨床需要進行中藥材臨方炮製,也很少製作製劑。

在為期一周的培訓中,簡宏良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研製出超過100種療效顯著、質優價廉的特色製劑,如玉紅膏,能讓經久不愈的體表潰瘍快速愈合;又如西黃解毒膠囊,能有效輔助治療各類癌症的一些常見臨床證候等。醫院製劑成品已成為該院的特色品牌及中醫藥服務的一大重點。培訓期間,簡宏良和學員們還參觀了廣安門醫院在大興新建成的生物製藥基地。

在為期一周的培訓中,簡宏良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研製出超過100種療效顯著、質優價廉的特色製劑。在為期一周的培訓中,簡宏良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研製出超過100種療效顯著、質優價廉的特色製劑。

「我在培訓中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可應用到香港的臨床環境,尤其在提升中藥質量和療效方面。希望未來基金能推出更多關於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培訓項目,也期待能有更多到內地學習與交流的機會。」簡宏良說。

莊芳菲醫師是第一期中期培訓項目的學員,今年6月,她和其他14位香港註冊中醫師一同前往北京接受為期約一個月的臨床培訓。培訓設有「中醫醫院急危重病診治」、「中醫醫院婦科臨床診治」及「中醫醫院骨傷科臨床診治」三個主題,分別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西苑醫院及望京醫院進行。莊芳菲選醫師擇了「中醫醫院急危重病診治」培訓主題。

    在廣安門醫院培訓的一個月裡,莊芳菲醫師有機會到急診病房學習,學習辨識心梗、腦梗患者的體徵,跟著導師在ICU巡查病房,了解中醫藥治療ICU患者高熱不退等症狀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在廣安門醫院培訓的一個月裡,莊芳菲醫師有機會到急診病房學習,學習辨識心梗、腦梗患者的體徵,跟著導師在ICU巡查病房,了解中醫藥治療ICU患者高熱不退等症狀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中醫師在門診遇到急症時該如何處理?如何辨識臨床危險徵兆、治療重症患者?在重症監護室(ICU),中醫師可以提供什麽治療?在廣安門醫院培訓的一個月裡,莊芳菲醫師除了溫故知新學習中醫理論知識,更有機會到急診病房學習,學習辨識心梗、腦梗患者的體徵及診治流程,跟著導師在ICU巡查病房,了解中醫藥治療ICU患者高熱不退等症狀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導師們熱心、友好,有問必答,使她在培訓期間獲益良多。

導師們熱心、友好,有問必答,使莊芳菲醫師在培訓期間獲益良多。導師們熱心、友好,有問必答,使莊芳菲醫師在培訓期間獲益良多。

據悉,學員在培訓結束返回香港後,會通過分享會把培訓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分享予業界,與同行交流學習經驗和心得。

加強香港與內地中醫藥界的交流與合作

蘇彰德教授稱,「香港中醫藥人才培訓項目」旨在為香港中醫醫院以至整個中醫藥行業的人才庫作儲備,為香港培育一群高水平的中醫理論及臨床骨幹人才。項目開展一年多來,加強了香港與內地中醫藥界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了知識與經驗的分享。

培訓項目主題均圍繞香港中醫醫院未來的服務而設計,涵蓋中醫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針灸科、外治特色療法各科,從中醫藥理論到臨床操作深化培訓。課程內容因應香港未來中醫藥服務發展需求、常見病種(包括中醫醫院未來的分科及專病項目)及臨床住院診治能力(包括跨專業協作)而設計,培訓特別重視提升學員在醫院環境裡進行中醫臨床診治的能力,包含實際臨床操作的評核,目標是培育符合香港中醫醫院服務發展需要的人才。

蘇彰德教授認為,在內地資深專家指導下,學員的臨床專業水平必有所提升,為未來中醫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解學員在培訓過程中的學習成效,並持續改善課程設計,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衛生局與課程行政機構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更為培訓項目設計了一套全面的評估機制和學員反饋系統,以了解培訓項目需要改進的地方,適時更新課程設計。

「總體來說,學員及導師回饋正面,培訓成效甚佳。」蘇彰德教授說。

他還表示,未來中醫藥發展基金將繼續支持香港中醫藥人才培訓的項目,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衛生局正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探討開展為期三年的長期培訓項目,為香港培訓一群能運用資深中醫藥專家的學術及臨床思維診治疾病、中醫理論及臨床能力兼備的高水平中醫藥骨幹人才。

最後,蘇彰德教授指出,香港特區政府現正與中醫藥界共同制定預計於2025年公布的《中醫藥發展藍圖》(以下簡稱《藍圖》),以勾劃香港中醫藥未來發展的願景及策略。《藍圖》涉及中醫藥界內外不同持份者,涵蓋多個重要範疇,包括服務發展、人才培訓、專業發展、產業發展、科研創新、公眾教育和文化傳承等。中醫藥發展基金會繼續配合政府施政方針,鼓勵及支持更多不同和有利於香港中醫藥發展的項目。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營運總監林芷君女士表示:「作為中醫藥發展基金的執行機構,並兼為十項政府資助計劃提供秘書處服務,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轄下的政府資助計劃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一直致力協助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及時為他們提供政府資助信息。我們與醫務衛生局中醫藥處及中醫藥發展基金諮詢委員會一直保持緊密聯系,並與中醫藥界及各相關持份者交流意見,以持續優化基金措施,包括簡化審批流程、優化資助計劃及擴闊資助對象等,以期更適切地支持中醫藥界,聚焦及策略性地發揮基金的作用。該等優化措施已陸續分階段推出。」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營運總監林芷君女士表示,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轄下的政府資助計劃管理中心一直致力協助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按照業務範疇及需要申請不同的政府資助,當中包括支援中醫藥業界申請中醫藥發展基金。

香港中醫藥發展基金簡介

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中醫藥高質量及全方位的發展,而設立中醫藥發展基金正為一項重要的政策措施。基金自2019年6月正式啟動,是首個特別為支持中醫藥發展而成立的專項基金,已先後獲政府注資十億元。基金致力惠及整個中醫藥界不同層面的從業員和機構,以及廣大市民,推出十多項資助計劃,資助範疇多元,全面推動香港中醫藥發展。

如果您想了解中醫藥發展基金的各項資助詳情及最新的優化措施,請瀏覽中醫藥發展基金官網或與中醫藥發展基金執行機構聯絡,電話: (852)2788 5632,電郵: enquiry@cmdevfund.hk。

來源:南方+